首页 >> 山毛榉科

种烟能致富烟农燕归来冲天阁

2022-07-21 01:42:47 冲天阁    

种烟能致富,烟农“燕归来”

从湖南郴州到广州坐火车约四五个小时,坐高铁约1小时车程。每年春节刚过就有大批农民离开这片土地,南下打工。烟农谢大喜也曾经是打工大潮中的一员。不久前,我们来到谢大喜家,对他进行了采访。

谢大喜是郴州市宜章县岩泉镇周家湾村新生代职业烟农,今年33岁,2000年高中毕业后,在家跟随父亲种了两年烟,那时他觉得种烟从播种、育苗到烟叶交售环节多,投入大,投工多,劳动强度大,收入少,于是2002年随同乡踏上了开往广州的列车,开始了一段漂泊的旅程。他当过保安、工厂工人、公司职员、也在工地里搬过砖,工作和生活都不太稳定,一年到头赚不了几个钱。2009年春节回家听父亲说家里种了六七亩烟,净赚近1万元,觉得种烟有钱赚,于是萌生了返乡帮父亲种烟的想法。

“最初,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,我和父亲反复商量,一起种了30亩烟,父亲投入了一笔钱,我也投入了部分打工的积蓄。”谢大喜回忆说。随后,他们通过土地流转租了土地,并向岩泉烟草站提交了种植合同申请。天不遂人愿,2009年老天给刚刚回乡种烟的谢大喜出了一个大难题,烟叶生长前期遇到了低温阴雨天气,部分烟株还出现了早花。“在我无助和心灰意冷的时候,烟草站技术员来了,送来的技术,通过技术员的及时精心指导,烟株后期长势良好,早花问题也得到补救。”谢大喜充满感激的说。卖烟后,谢大喜一算,扣除成本还赚了4万多,这是他初次尝到种烟的甜头。

2011年,谢大喜和他父亲在种烟上发生了分歧:父亲总是背着烟草技术员偷偷的给大田烟株施肥,虽然产量提高了,但是上等烟比例不高,价格也一直上不去。谢大喜认为,应该按着烟站技术员的方法,不再增施肥料。父子俩谁也说服不了谁,不得不将40亩烟分成两份由父子俩分别管理。当年卖烟后,谢大喜的上等烟比例达到61%,售烟款比父亲高出8000多元,这下子,谢老汉对儿子是心服口服了,村里烟农也受谢大喜的影响,偷偷施肥的老习惯渐渐在村里消失了。此后,谢大喜通过烟草公司的培训、网络等手段不断学习种烟技术,并在烟田中认真落实技术要求,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烟能手,村里烟叶生产的“急救员”。

随后两年,谢大喜的种烟面积继续扩大。2012年种了60亩烟,2013年种了100亩,年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。当问起他今年种了多少亩烟,是否增加了种植面积,谢大喜自有一本明白账,他说:“我今年的种烟面积没有增加,还是100亩,虽然烟价每年上调,但种烟生产成本也在不断上涨,如果继续增加面积的话,对我来说管理上肯定会顾不上来,人也会很累,还不如保持这个规模,只要管理精细一点,收入不比种120、130亩的人少,而且这也符合国家严控种烟规模的政策。”

谢大喜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。“现在烟基烟水配套设施好,专业化育苗、机耕、植保、烘烤、分级服务到位,合作社专业化的服务降低了每亩烟叶的生产成本,自己也不用费太多心,比以前种烟容易、轻松多了。在家种烟不但比外出打工挣钱多,也自由,忙半年、闲半年,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,现在家里建起了三层小楼、买了小汽车,外出打工的人都非常羡慕,镇里有不少农民工回来种烟呢。”谢大喜兴奋地告诉我们。

关于未来,谢大喜也有憧憬,他说:“我关注和接触合作社的时间比较多,对合作社的专业管理和市场运作也比较感兴趣。目前土发烟草种植合作社已经邀请我加入核心管理团队,我正考虑下半年加入,与合作社的理事们一起带大家种烟致富。”他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合作社经营和管理的一些想法,目光自信坚定。

笔者从岩泉镇返回的时候,天空下起了小雨,道路两旁一块块烟田沐浴在细雨中,充满了生机,随着国家政策对“三农”的不断倾斜及烟草公司富农惠农的政策引导,大批曾经离开这片土地的农民,又重新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。我们仿佛在整齐饱满的烟垄上看到了金灿灿的黄金叶,在那叶片里有谢大喜的事业,也有大批返乡实现致富梦想的青年的影子。

重庆男科医院

黄振华

南京长征医院

甲亢医院

项英简介

友情链接